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重磅!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布!长安大学“道路与桥梁多源协同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 通过科技进步二等奖初评

发布日期:2020-08-05

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初评结果。本年度初评通过4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4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3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长安大学主持的“道路与桥梁多源协同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通过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初评。2020年国家三大奖初评结果详见附件。

该项目历时十余年,六家单位联合攻关,三项国家西部交通重点专项支持,对道路与桥梁检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开发了系列化的检测装备。

在桥梁检测领域,长安大学团队首次研发了PC桥梁预应力钢束定位、管道压浆状况、钢束锈蚀状况及钢束张力等性能与缺陷检测成套技术和系列化设备,解决了大中跨径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检测技术的难题。建立了包含外部损伤、内部缺陷、几何特征及力学性能等多源协同下的混凝土桥梁综合性能评价模型和安全性评价体系,提出了在役混凝土桥梁刚度及承载力量化评价方法。相关研究成果被纳入《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等多部规范中。

长安大学作为桥梁智能检测联盟理事长单位,长期致力于公路交通智能检测技术及装备研发。依托长安大学结构智能检测技术研究所、旧桥检测与加固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项目组在桥梁变形测试新技术、桥梁应变测试新技术、桥梁体内/体外预应力测试新技术、桥梁外观测试新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1.桥梁变形测试新技术。基于机器视觉的结构变形测试技术具有测试精度高(0.1mm/100m距离)、测试距离远(>1000m)、免靶标模式、多点实时动态测量等突出优势,各项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桥梁结构变形实时动态监测系统首次在我国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大桥塔梁同步施工中成功应用,独创性地解决了该桥塔梁同步施工控制中的主塔(330m)塔顶变形的实时动态监测问题,得到建设单位的高度认可。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网、科学网、科技日报、凤凰网、学习强国等数十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2.桥梁应变测试新技术。研发的多用途结构应变测量传感器以及无线应变测量传感器,具有测试精度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等突出优点,解决了大型桥梁荷载试验由于加载历程较长造成的应变测试稳定性不好的难题,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

3.桥梁体内/体外预应力测试新技术。研发的预应力张力测试仪基于静力法测试原理,采用微破损方法,实现PC桥梁表层预应力钢束张力的精确测试。在虎门大桥辅航道桥、嘉绍大桥、宁夏石嘴山黄河大桥等近百座国家大型桥梁中得到成功应用,为桥梁运营期间的安全性量化评价提供了重要参数。

4.桥梁外观检测新技术。基于无人机平台和固定式平台的结构裂缝检测系统,可实现混凝土裂缝的自动扫描、图像拼接、图像识别及数字化重构,有效解决了桥梁高桥塔、高桥墩等不可及部位的外观裂缝检测难题。

附件一: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通过项目

附件二: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初评通过通用项目

附件三: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通过通用项目

附件四:2019年度遗留项目